“直升机撒钱”和数字货币:后危机时代谈作为财政收入的铸币税(终)
张一苇
原创文章
2020/04/07

本文由智堡翻译,翻译行为获得了原作者授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译文仅供教育及学术交流目的使用。

原文标题: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es and Central Bank Profits: Seigniorage as Fiscal Revenue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作者:Jörg Bibow,发表机构:Th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 Working Paper Collection No. 916,发表日期:2018年10月,译者:张一苇

作者Jörg Bibow系莱维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斯基德莫尔学院 (Skidmore College) 经济学副教授。本文收录于莱维经济学研究所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 工作论文集 (Working Paper Collection)。

因篇幅等原因有删节。央行利润的概念框架请见《(一)》,危机应对与流动性陷阱请见《(二)》,解剖美联储请见《(三)》,解剖日本央行请见《(四)》,欧洲央行奇事请见《(五)》。

第12节 论外:对几项相关议题的思考

12.1 关于“直升机撒钱”和“QE为民”

在讨论“直升机撒钱” ("helicopter money") 和“QE为民” ("QE for the people") 的概念时,首先应当回想一下货币发行的铸币/印钱再支出形式 (mint/print and spend approach, 以下简称MPS) ,和银行业形式 (banking approach) 之间的区别(译者注:央行利润概念框架的核心内容)。后者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造成的铸币税(财政)副作用相对次要;前者则更适合作为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来看待。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提出直升机撒钱寓言的初衷,是为了强调货币政策的力量。在他家喻户晓的寓言中,一架直升机向毫无防备的公众撒下纸币,而在弗里德曼看来,公众显然会把钱捡起来并把它花掉,毫无障碍地适应这笔飞来横财。然而,弗里德曼的直升机,指的显然不是央行——央行得通过购买资产或发放贷款来发行其货币负债。弗里德曼的直升机,指的其实是MPS当局,向公众发放(财政)赠金而不是自己把它花掉——即主权方主动放弃铸币税的其他用途。

本篇为免费文章,请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