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外放贷:不容忽视的“隐藏”巨头(一)
张一苇
原创文章
2020/04/27

本文由智堡翻译,翻译行为获得了原作者授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译文仅供教育及学术交流目的使用。

原文标题:China's Overseas Lend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 26050,作者:Sebastian Horn, Carmen M. Reinhart, Christoph Trebesch,发表日期:2019年7月,译者:张一苇

本文作者Sebastian Horn, 来自慕尼黑大学与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 (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Carmen M. Reinhart, 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CEPR) 和全国经济研究所 (NBER);Christoph Trebesch, 来自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CEPR和慕尼黑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CESifo)。

本文隶属于NBER工作论文系列,发表于2019年7月。篇幅等原因有删节。

历史纵览与接受国特征请见《钱到何处去?从何处来?(二)》;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偿付的讨论请见《“消失”的债务违约(三)》;为目的地“量身定制”的资本输出策略请见《对发达经济体的“区别对待”(终)》。

摘要

与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主导地位相比,对于中国在全球金融领域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外界知之甚少且鲜有记录。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向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本输出达到创纪录规模。在这些金融流动中有很多未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国际清算银行 (BIS) 或世界银行报告。有大约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隐藏债务”尤为显著,并对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政策监控和市场定价方面的风险评估造成了扭曲。我们确定了中国海外放贷的规模、目的地和特点。从中我们识别出三条突出特征。

首先,中国在海外的几乎所有放贷和投资都是官方性质的。因此,私人部门跨境资本流动的标准“推拉”驱动因素,在中国的案例中不再具有同等意义。

其次,用最委婉的话讲,中国资本输出的记录是不透明的。中国并不公布官方放贷的数据,中国在海外的债权存量和流量同样没有全面的标准化数据。

第三,资本流动的形式是为接受国量身定制的。发达和中高收入国家倾向于接受证券债务流动,主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对这些国家主权债券的购买。偏低收入的发展中经济体主要接受中国国有银行发放的直接贷款,通常按市场利率发放,并以石油等抵押品作为担保。我们的新数据集涵盖了中国从1949年到2017年向152个国家提供的1,974份贷款和2,947份专项资金。我们发现,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海外贷款中,约有一半是“隐藏”的。

本篇为免费文章,请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