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摧毁了巴别塔 - 企业治理视角看日本近代经济体制变迁(六)
夏立
原创文章
2019/11/04

本文由智堡原创,支持智堡请下载智堡APP并订阅我们的付费会员

免责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

本篇为企业治理视角看日本近代经济体制变迁系列研究的第六篇,第一篇请见:菊与刀的功与过;第二篇:富强的是谁的国;第三篇:畸形制度中迈向疯狂;第四篇:睁开双眼才能变回人;第五篇:经连会就能通往天堂吗?;终章:主权与人的境遇

“一亿总中流”

在上篇中,我们讨论了从战后到第二波全球化前的这段时间里(1950s -1980s),基于当时的市场与技术环境,日本的经连会制度为什么得以长期延续。

经连会制度建立在以“终身雇佣”、“交叉持股”及“主银行融资”为标志的根源性制度上,并发展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附带性制度。这些制度解决了战后投资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用复杂的权力制衡与博弈保证了市场竞争的机制,对企业经营者起到激励与监督的作用。

以“终身雇佣”为代表的劳资关系制度,内化为了日本市场规则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活动的阶段就实现价值共享,而不是在之后借由政府对经济结果进行再分配。因此,日本实现了经济增长普遍惠及本国居民的良性模式。经连会模式下形成的“一亿总中流”——全民中产阶级,为消化工业品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旺盛的内需,成功实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软着陆”。居民部门的财富积累,是日本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关键原因之一

请付费会员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