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印度经济系列」印度货币政策简史(上)
张纬杰
原创文章
2018/09/27

在我国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观察与研究中,注意力往往被更多地投向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这些发达经济体的主要央行发行的主权货币亦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储备货币。但是,由于我国归根结底仍然是新兴经济体,因此,加深对其他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国家之货币政策的观察与研究,或许不仅有利于更具体地理解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一般性问题,也利于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面对的特殊问题。

作为体量巨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我们回顾了印度近20年来货币政策的变迁。根据IMF2017年的统计数据,印度GDP位列世界第六,仅次于美中日德英,且仍以年7%上下的速度高速增长着。与此同时,印度也面临着与我国类似的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易受外部冲击影响等问题。那么,为了应对经济增长中的种种挑战,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印度中央银行在过去近20年来的货币政策又发生了怎样的演进呢?这又给予了我们哪些有意思的启发和教训?本次,我们精译了印度央行前副行长Rakesh Mohan的一篇关于印度货币政策史的论文,在本文中,Rakesh向我们详细介绍了1990年代以来印度的金融改革进展,前危机时代面对大量资本内流时印度央行如何冲销流动性影响,危机爆发时印度央行的应对,2014年印度央行转向通胀目标制的来龙去脉以及2016年底的废钞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等。本文信息量巨大,为我们初步形成对印度货币政策框架的认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本篇为上半部分,主要谈1990年代以来至2013年“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之间印度货币政策的变迁,欢迎阅读!

请付费会员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
登录后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