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年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胀目标制、汇率与金融稳定(上)
过去二十年中,采用通胀目标制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建仓了2.6万亿的庞大外储,并以更为苛刻的标准使用宏观审慎工具,只为确保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本文由智堡翻译,支持智堡请下载智堡APP并订阅我们的黑金会员
免责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
本文系国际清算银行 (BIS) 2019年年度经济报告的第二章“EME的货币政策框架”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 in EMEs),于6月30日正式发表。
下半部分请见链接。
第一章请见《BIS年报 | 阴霾未散:2018年回顾与展望(上)》《中》《下》
第三章请见《BIS年报尝鲜:逐鹿金融赛道的科技巨头 机遇与风险并存(上)》《下》
关键点
新兴市场经济体 (EME) 的通胀目标制 (inflation targeting) 框架一般是成功的。这些框架与不同程度的外汇干预 (FX intervention) 以及对宏观审慎工具 (macroprudential tools) 的积极运用相结合。
这种做法反映了EME对资本流动 (capital flow) 和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的回应,同时决策层也在寻求设计和实施一套能够实现价格和金融稳定 (pri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的货币政策框架。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已先理论而动,就像1990年代初一些发达经济体引入通胀目标制时发生的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