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美国的贸易余额和工业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经历了持续的贸易逆差,类似于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圣路易斯联储近期发布的文章显示,美国贸易余额随时间的变化似乎与全球环境下的美国工业化相对应。
助理副总裁兼经济学家Yi Wen和研究助理Brian Reinbold写道:“我们假设工业化导致结构性变化,导致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变化。”,“由于各国根据其相对优势进行贸易,我们预计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会看到一个国家贸易的长期变化。”
历史贸易余额
Wen和Reinbold观察了1800-2018年间美国商品贸易余额占GDP的百分比。他们强调了三个时期:
- 1800-1870年: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出现了贸易逆差。
- 1870-1970年: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实现了贸易顺差。
- 1970-2018年:美国再次出现贸易逆差。
他们描述了如何在美国发展和工业化的三个阶段中理解这些长期趋势。
工业化第一阶段
Wen和Reinbold指出,美国的工业化始于19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业。然而,美国仍然需要进口许多制成品(如机械和其他资本),并依赖原材料(如棉花)的出口。
欧洲在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化,早于美国。欧洲可以更便宜地生产制成品,而美国还无法与欧洲的多产创新相提并论,结果,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在几类制成品上出现了巨额赤字。
工业化第二阶段
大约在1870年,美国转向工业化第二阶段,其中包括制成品和机械的资本密集型大规模生产。美国的贸易余额从持续的贸易逆差转为持续的贸易顺差。
美国制造业日益复杂和成熟推动了这一变化,因为美国较少依赖制成品的进口,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到世纪之交,美国 - 现在是一个制造业强国 - 在制成品方面实现了全面盈余。
工业化第三阶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过渡到工业化第三阶段。特别是,美国已经转向福利阶段,其中包括大规模消费和金融创新。
这种转变意味着美国能够通过向世界提供的金融服务,消费比生产更多的有形商品。
由于美国的金融资产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美国贸易余额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
结论
作者指出,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将遵循与美国相同的模式,即长期贸易余额从逆差到盈余再到赤字。
但是,预计转变为不同的工业化阶段将导致经济结构变化,包括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变化,这似乎是合理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拓展阅读:《历史上的美国贸易逆差》